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羅馬假期》( Roman Holiday ):不完美的結局,完美的演出。

《羅馬假期》( Roman Holiday )

導演:威廉.惠勒 ( William Wyler )
編劇:達爾頓特朗伯 ( Dalton Trumbo )、伊恩麥克連杭特 ( Ian McLellan Hunter ) 與約翰迪頓 ( John Dighton )
配樂:喬治.奧里克 ( Georges Auric )
演員:
奧黛麗.赫本 ( Audrey Hepburn ) 飾演安公主 ( Princess Ann )
葛雷哥萊.畢克 ( Gregory Peck ) 飾演喬伊.布萊德利 ( Joe Bradley )
上映日:1953/08/27 ( 美國 )
就像《捍衛戰士》( Top Gun )捧紅了F-14 雄貓式戰鬥機、海軍航空隊跟雷朋太陽眼鏡,成為史上最成功徵兵廣告,《羅馬假期》則帶動了偉士牌機車跟赫本頭的流行,當然也是最佳羅馬旅遊宣傳片,但更重要的是,自此影壇出現了一位永恆之星

《羅馬假期》就故事基調而言只是再簡單不過的愛情片,就像灰姑娘一樣,只是角色對調,平凡記者男碰上了天邊的高貴小公主。如果放在現今,鐵定被寫成「宅男愛女神」這種俗濫而偏頗標題。


但是《羅馬假期》之所以橫亙古今一甲子,沒像街坊言情小說看完就回收,其因簡單:「肇始於男女主角、相佐於風景劇情、昇華於最終結局。」
奧黛麗.赫本,無疑就是公主;公主,無疑就是奧黛麗.赫本,那種絕世氣質,不是用學就學得來的,更絕非現今一干賣弄性感的女星所能企及。即使是本片是黑白片,風華未曾稍減,也許現在人得好好思量每個詞該用在哪些人身上,隨意冠之以形之,那是侮辱那個詞。

葛雷哥萊.畢克則是將記者、朋友到情人之間微妙的心境轉變掌握得很好,同時站在奧黛麗.赫本旁邊,亦極為相襯,不會被遮掩其光芒。
風景劇情上,再來寫個幾點分析。

「風光」,羅馬的底下名勝:特萊維噴泉 ( Fontana di Trevi )、西班牙廣場( Piazza di Spagna )、真理之口與羅馬競技場等等,如同永遠的赫本,黑白片依然未曾稍減這些景點的魅力,而看完《羅馬假期》,總是想一個問題:「究竟是情深使景秀?抑或景秀讓情深呢?」
「俏皮」,兩人乘著偉士小噗噗在街上橫衝直撞、在晚會上大鬧一場、在真實之口捉弄小公主等許多場景,毋須什麼華麗排場與花樣,簡簡單單就直擊人心。

「浪漫」,被害市民聽到兩人要結婚,頓時既往不究,反倒熱烈祝福。花店老闆堅持鮮花應配美人,這些元素就像愛情不是兩人之間的事,有時旁邊插花的人也很重要。
「含蓄」,現今影視文學作品,以情感奔放流露為圭臬,要聳動、要震撼,說話動作要直接大膽,淚水跟血液等像不用錢一樣狂用。但是古早年代的人談情絕不是這樣,談吐規矩、行為有致,偶爾才稍稍放縱,現在這一味早就不流行,「古調雖自愛,今人不多彈。」所以這點更顯其珍貴。

「格調」,喬伊面對主編猜測跟逼問時,始終未說出實情,還有喬伊的朋友歐文最後還是顧慮到他,停止了拍攝,就這麼放掉獨家新聞,最後更將這永遠一天的照片送給了小公主。
「成長」,片頭孩子氣的天真小公主在片尾蛻變為成熟懂事的女人,那種外在現實無奈跟內在心境轉折,讓他們的愛情跟電影美得有靈魂,這也許是和同類型電影最大殊異處。

「感傷」,當喬伊跟公主在記者會上,忍淚兩相望,兩人的感情含蓄了大半時間,終於在最後公主稍稍袒露內心感覺,喬伊則在惆悵中若有所思,於是,觀眾和他們倆都深刻地記住這永遠的一天。
最後再來一張赫本的彩照,在萬千星星中,只會有一個赫本,不會有其他。


電影中的名言:

公主:「羅馬,當然是羅馬。我會用我的一生來珍藏在這座城市裡度過的每一分鐘。」

(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


軼事:

第一部全部在義大利拍攝的美國電影。
( The first American film to be made in its entirety in Italy. )

一個讓導演威廉.惠勒急著要到歐洲拍電影的原因是讓自己跟非美調查委員會 (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麥卡錫主義下的產物 ) 保持距離,這委員會因為他自由主義姿態而威脅要調查他。

( One of the reasons why William Wyler was anxious to film in Europe was because he wanted to put some distance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which was threatening to embroil him in their investigations because of his liberal stanc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