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猶如熱帶雨林般,所見皆讓人稱奇。

《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

導演:約瑟夫.魯斯納克 ( Josef Rusnak )
編劇:
原著為丹尼爾.加羅耶 ( Daniel F. Galouye ) 的小說《Simulacron 3》
電影劇本為約瑟夫.魯斯納克Josef Rusnak ) 與拉威爾.山塔諾羅德里奎茲 ( Ravel Centeno-Rodriguez )
配樂:哈洛德克羅瑟 ( Harald Kloser )
演員:
克雷格.畢爾哥 ( Craig Bierko ) 飾演道格拉斯霍爾( Douglas Hall ) / 約翰.菲格森 ( John Ferguson )  / 大衛
 ( David )
葛麗倩.茉兒( Gretchen Mol ) 飾演珍富勒 ( Jane Fuller ) / 娜塔莎.莫琳娜洛 ( Natasha Molinaro )


上映日:1999/05/28 ( 美國 )


這部片上映時,因為同期的《駭客任務》太過耀眼,遮掩了本片的光輝,加上又是著重於劇情演繹,而少動作或是浩大場面,主角群更不是什麼知名的俊男美女,因此更容易遭大家忽視,但喜愛科幻片的人不可錯過此片,因為概念之出奇,的確令人驚嘆,絕對不輸《駭客任務》,衍生出的問題更值得玩味


男主角霍爾一覺醒來,發現身旁有莫名其妙的血衣,恰好這時又有謀殺案發生,死者是男主角的老闆富勒,還有突然出現的神秘美女,從未聽聞過的富勒博士女兒,各種奇怪的現象,迫使霍爾進入了富勒開發的虛擬實境裝置尋找線索。



全片特效運用不多,但場景設計頗具水準,不僅是「現實世界」體現出一種灰澀陰涼的氣氛,連1937年的洛杉磯也很有這氛圍。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關於多重世界的科幻電影,但這不是物理學上的平行宇宙,而是現實世界」的博士創造了一個背景是1937年洛杉磯的虛擬世界,並時常進入這個虛擬世界尋求肉體上的慰藉,原本相安無事,但意外的,這個1937年的洛杉磯的虛擬人物居然發現了自己跟自己所處的世界竟然只是人造產物。


以為只有這樣嗎?連接現實與虛擬兩個世界的門可不只是個單行道,既然上現實世界的人可以向下進入虛擬世界,虛擬世界何嘗不可向上進入真實世界?只要死亡,意識就可以穿越毫不相干的兩個世界( 就像有些宗教相信,死後將進入天堂或是地獄 )
更令人驚奇的是,「現實世界」的霍爾發現虛擬世界的人之所以看到世界的盡頭,是因為富勒留下的信之故,於是霍爾模仿他們的做法,探索世界的盡頭,真相是令人絕望而沮喪:他自己跟這個世界竟然也是個人造產物。


所以世界之外還有世界,《駭客任務》裡超脫於虛擬之境後,至少還可回到現實世界,還有是希望的,但是《異次元駭客》裡面,是無限的迴圈,看不到現實究竟在哪,無疑是徹底的絕望



除卻絕望的迴圈之外,電影還包含許多有趣的哲學道德與法律議題,比方說女主角珍.富勒,她是有夫之婦,卻愛上了虛擬世界的男主角,這應該算是精神外遇,因為真實肉體關係並不存在,不過現實世界的丈夫可不做如是想,不僅追到虛擬世界,攻擊女主角並企圖強暴她,恣意殺人( 程式? ),強暴一個人的思想?殺害有思想的程式?這又該在法律上做何解呢?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爭議點,卻是未來很可能就會發生的事情。


另外也可以發現,我們視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只是一堆電子訊號的合成體,但是這些虛擬人物依舊有他們自己的思想觀念與喜怒哀樂。酒保因發現他世界的「真相」而憤怒瘋狂,質問霍爾:「為何讓我們經歷這些?」而警探對女主角說出的那段話,憤怒中又帶著悲哀,自己的所經歷的一切只是人家虛構出來的,過得再認真美好又如何?都只是泡影,同時還被禁錮在一個形同監獄的地方無法脫離,有辦法證明自己是否存在?我們有辦法因此像對待一個人一樣,對待這些程式?

還有,人類現在可以依靠機器取代一部分肉體而生活,大家也能接受,機器人的各種議題也是科幻片永恆題材,但是片尾的結局是更激進的,一個有思想、有情緒的類人「程式」接收一個人類肉體,開始以人的身分存活!而且電影中雖無演出,但是毫無困難的,我們知道他還可以繁衍後代!這是結尾又一個震撼觀念。

最後也隱含了幾個概念,第一,不只是現實世界可以影響虛擬世界,反過來虛擬世界也可以影響現實世界;第二,虛擬( 下層 ) 世界的思想界線仍然被現實 ( 上層 ) 世界的界線所侷限,比方說邊界的概念都在兩個虛擬世界中出現,而且是相同的,就像我們以望遠鏡觀看事物時,視野會侷限在望遠鏡之中,所以虛擬世界自行衍生出的虛擬世界,有著相同的邊界。

可是如果更大膽一點去想,被衍生的虛擬世界突破了這層界線呢?就像富勒在他的虛擬世界中再造出一個虛擬世界,而且更發現其實他自己就是虛擬人物,存在於一個被創造出的世界。

當一堆電子訊號可以創造文學、繪畫、音樂、影像等藝術作品或進行科學演繹時,現實世界的我們可以接受他們對我們的影響嗎?簡言之,當虛擬的世界解決了現實世界的難題,出現了現實世界沒有的東西,或是影響了現實世界的運行。那身處現實世界的我們該如何自處,靜靜觀察?嚴格控制?設定改變?互相交流?收割成果?

當人與機器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之際,虛擬與現實的分際或許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電影中的名言:


道格拉斯霍爾:「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拔掉了插頭,我就消失,我曾經說過的……或我曾經做過的……都不再重要。
( None of this is real. You pull the plug……I disappear. And nothing I ever say……nothing I ever do……will ever matter. )


警探麥克班恩:「你能幫幫忙?當你回去你來的地方時,可以不要再來煩我們,好嗎?
( Detective McBain: Do me a favor, will you? When you get back to wherever it is that you come from, just leave us all the hell alone down here, okay? )


軼事:


劇本來自於丹尼爾.加羅耶 ( Daniel F. Galouye ) 的科幻小說《Simulacron 3》( 另一個出版書名是Counterfeit World  ),在1964年出版,是描寫虛擬實境的先鋒作品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