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舞:魯登道夫.紐瑞耶夫( Rudolf Nureyev ) 依馬利斯.佩提帕 ( Marius Petipa ) 與列弗.伊凡諾夫 ( Lev Ivanov ) 而編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指揮:韋羅.佩恩 ( Vello Pähn )
樂團:巴黎歌劇院管弦樂團 ( Orchestra of the Paris Opera )
舞者:
愛葛妮絲.蕾特斯圖 ( Agnès Letestu ) 飾演奧潔塔 ( Odette ) / 奧德莉 ( Odile )
荷西.馬丁尼茲 ( Jose Martinez ) 飾演齊格飛 ( Siegfried )
( 部落格的第一百篇文章。. ‧☆,:*:‧\( ̄▽ ̄)/‧:*‧°☆* )
強調快速機動,是拿破崙的重要作戰原則之一。1805年10月的烏爾姆戰役,他把每分鐘走70步的傳統速度提高到120步,戰後法軍將士紛紛傳說:「皇帝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戰爭方法,他所利用的是我們的兩條腿,而不是我們的刺刀。」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指法國巴黎歌劇院跳起舞來比別人快,但賴以辨識之處的確是他們的兩條腿,與俄國佬的長於「釋放」速度跟高度的模式不同,法國佬的強項是腳步的精度與角度,也就是擅於「控制」。
若說 1992年巴黎歌劇院的《天鵝湖》是以服裝豔麗與舞台設計冠絕當代,這版由紐瑞耶夫操刀編舞的《天鵝湖》則是以舞蹈繁麗與音樂使用稱雄於世,沒有浪費一丁點空間與音樂,將法蘭西人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在劇情設計上也頗有意趣。
上頭說到舞蹈繁麗與音樂使用的代表,就是第一幕,因此如果要挑一幕,做為這版《天鵝湖》代表,我會挑第一幕;而如果要挑一段舞,做為第一幕代表,我會挑三人舞。尤其這三人舞有一位是現在的首席:多蕾西.吉爾伯特 ( Dorothée Gilbert ),右手邊第一位,她的表現足以代表這齣的風格:燕子般輕靈的舞步與蝴蝶似的穿梭走位。
男主角荷西.馬丁尼茲則非得講講他,這位老兄幾囊括芭蕾界的最高榮譽,是洛桑與瓦爾納兩大芭蕾比賽金獎不說,也拿走莫斯科國際芭蕾舞藝術節 ( Prix Benois de la Danse ) 的編舞獎,可謂內外兼修。他的舞蹈優雅且迅捷,站在舞台上那股氣場,宛如幻象兩千戰鬥機的三角翼一樣特殊,在第一幕跟第二幕都有他的一段獨舞,可以好好欣賞。
除卻舞者表現,這版的攝影也很厲害,總能把握好時機從高空掃掠舞台,捕捉舞者輕盈穿梭跟整齊劃一之美,把巴黎歌劇院群舞的優點完美呈現。
而在第三幕,服裝跟第一幕類似,舞者衣裳不脫高腰素雅的設計,而四段民族舞看來的特性雖然不像其他版本那麼明顯,仍保有第一幕那種令人驚艷的感覺。
而愛葛妮絲.蕾特斯圖她的奧德莉依然是冷冷的,彷彿冷眼旁觀齊格飛即將迎接毀滅一般。黑天鵝雙人舞的音樂雖然跟常見的馬林斯基的版本一樣,不過中間還嵌進了一段羅勃特的獨舞,這麼做是有新意,但情緒上不大連貫便是。
最後結尾的美術處理,應該是悲劇式結尾中做的最漂亮的,齊格飛未死,而是含恨看著羅勃特帶著奧黛特遠飛而去。
以前在評論 1992年那版《天鵝湖》時,曾說它就像硫磺島上那面美國國旗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意義一樣,象徵巴黎歌劇院今後五百年的榮耀。
同樣的這一版《天鵝湖》亦可拿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東西來比擬。美國軍種之間樑子之深早已不是新聞,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歌《海軍陸戰隊讚歌》( The Marine Hymn ) 把這種精神發揮的無與倫比,光明正大且徹底婊了美國陸軍跟美國海軍,軍歌最後三句,他們這樣唱:
「倘若陸軍與海軍,
曾經看過天堂的景觀;
他們將發現街道均由美國海軍陸戰隊守衛著。」
有了1992年和2005年這兩版《天鵝湖》之後,巴黎歌劇院應該可以這樣大聲唱:
「倘若俄佬與英佬,
曾經看過天堂的景觀;
他們將發現舞台均由法國巴黎歌劇院表演著。」
也許Letestu功夫不如bolshoi或者Mariinsky的演員(32圈鞭轉),但是她的舞臺表現力真不錯,特別是黑天鵝出場的那一段,我有一種拜倒在她腳下的衝動。另外這版中很喜歡對四個人愛情關係的闡述,沒有簡單的黑白對錯,只有人性的複雜與多變。
回覆刪除愛葛妮絲.蕾特斯圖的黑天鵝剛出場那種蒼白冰冷感,的確很能懾服人。
刪除我也很喜歡這版裡面對於羅勃特跟齊格飛這兩角色的鋪陳,總覺比其他版本更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