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記 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

這是第二次觀看雲門舞集的表演,第一次是在剛下過雨的嘉義市立體育場看《屋漏痕》,這次則是在寒流來襲之夜的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

全劇依照順序區分成《泥土花粉I花粉II日光穀實等八段,選用配樂橫跨中西,《泥土》、《風》與《穀實》用的是客家山歌;《花粉I》、《花粉II》、《日光》與《水》用的是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如聖桑的《夜鶯與玫瑰》 (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貝里尼的聖潔的女神 ( Casta Diva ) 以及理察.史特勞斯《日暮之時( Im Abendrot ),除此之外也包括原創。


《泥土》,舞者腳踏震聲,宛如風近壓;呼吸聲則是風遠進,於是印象最深刻,然而論最美,則當屬《穀實》 ( 應該是 ),地板鋪上白卷,白卷再反襯著背景的金黃稻穀,加之以黑色地板,如岩漿迸裂瀉地,舞者又婆娑其上,視覺極美。


不過之後白卷撤除,地板滿是紅黃的穀實倒影,此時倒略遜於前段,因遮蓋舞蹈,也沒了對比效果,有點覺得可惜。

《火》,舞者手中的藤棍軟顫又震地,應該是寓意打穀,至於壓軸的水,應該是最好懂,焚田之後,稻草餘殘莖,舞者持藤棍撐地,掙扎前進,似類於此。
當然《稻禾》也有其他的值得注意,如花粉、如日光段落,皆色彩明豔動人,不過整場看下來,有點覺得配樂與舞蹈不太互溶。

演出前還有關於雲門的回顧性影像,如觀眾的訪問與表演段落,約莫二十分鐘,實際表演時間約一小時左右。節目冊一百元,內容包含雲門四十年的歷史紀事,國際藝術界友人的文章乃至於雲門成員介紹,內容極為豐盛,絕對值回票價。


最後記得林懷民在《屋漏痕》演出前曾說的:「不需要懂。」應該沒錯,只問喜不喜歡、記不記得,個人記得跟喜歡就數段,並沒到全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