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芭蕾影碟收藏簡評:《胡桃鉗》-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 ( Mariinsky Ballet ) 2007年版

舞團: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 ( Mariinsky Ballet )
編舞:基里爾.西蒙諾夫 ( Kirill Simonov ) 依列弗.伊凡諾夫 ( Lev Ivanov ) 版本而編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指揮:瓦勒利.葛濟夫( Valery Gergiev )
樂團: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 ( Orchestra of the Mariinsky Theatre )
舞者:
伊蓮娜.歌洛布 ( Irina Golub ) 飾演瑪莎 ( Masha )
李奧納德.薩拉方諾夫 ( Leonid Sarafanov ) 飾演胡桃鉗王子 ( The Nutcracker Prince )
拍攝時間 / 地點: 2007年 / 馬林斯基劇院
購買地點:博客來
馬林斯基這一版的《胡桃鉗》由藝術家米哈伊爾.謝密亞金 ( Mikhail Shemiakin ) 設計佈景與服裝,謝氏的超現實美術設計的確前衛至極,比方說在第一幕的背景與角色的箱子都可說所向無前,每位舞者的妝扮與服裝也非常奇特,如重要的配角赫爾.杜西米爾 ( Herr Drosselmeyer ) 在裡面像是個詭異而重病的光頭佬,因此更像是一樁成人式的幻想童話。

最令人激賞的就是第一幕尾巴,客人魚貫而去的樣子,圓滾滾、肥澎彭的樣子實在可愛的緊!
但是芭蕾舞劇重要的還是在舞蹈上,這版便是失在有時候舞蹈編排讓人傻眼,比方說第一幕的進行曲 ( March ) 段落,幾乎沒有什麼舞蹈,純然浪費好音樂,甚至在幾個0角色性格舞上都感覺較弱,比方說中國舞嫌有氣無力,甚至有時候服裝亦不能表彰舞蹈之美,如雪花之舞的部分,全黑服飾加上白色珠粒,總覺怪怪的。
不過除卻這些怪怪的橋段,好的部分仍有馬林斯基大將之風,如蘆笛之舞改成蜂群裝扮舞者,還有艷麗無雙的花之圓舞曲都是可看性很高的部分。
至於舞者,伊蓮娜.歌洛布,時任劇院第一獨舞者,她演出的瑪莎,一反常見可愛嬌媚的小妹妹式演出,在這版《胡桃鉗》裡面完全是位活潑好動的包子頭姑娘,在第一幕又是拉人家衣服,又是竄來跳去的,在前往糖果王國時,一長段獨舞亦為明證,除了好動,演技上也不錯,如胡桃鉗與鼠輩開幹時,擔憂胡桃鉗之神情。
演出胡桃鉗的李奧納德.薩拉方諾夫,原是馬林斯基一位能飛能演的新一代悍將,可惜後來跳槽到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 ( Mikhailovsky Theater ) ,自此再也難在馬林斯基的舞台上看到他。在這《胡桃鉗》裡面要到很後頭,才會褪下面具,從而一睹真面目,不過舞蹈純淨颯爽,尤其是獨舞部分。
除了兩位主角,第二幕裡出現的蛇女絕對不容錯過,這段以阿拉伯舞的音樂為底的舞蹈,由目前馬林斯基劇院首席,葉凱特琳娜.康多洛娃 ( Yekaterina Kondaurova ) 擔綱演出,2012年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訪台,三場《天鵝湖》俱由此姝擔綱,旋即又一人演出整齣《寶石》、與擔任 2013年 3D版《天鵝湖》的主角,炙手燙傷人的程度不亞於正午熱浪。康多洛娃將蛇的危險、性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她也一併擔任雪花之舞裡面的雪花女王角色。

結論,這版《胡桃鉗》固然在硬體上讓人推崇備至,然而在根本的舞蹈上有一些缺陷,有無法投入的點,以至於看完之後,有種不太一氣呵成感覺,因此建議先從馬林斯基 1994年粉紅聖誕版《胡桃鉗》,或者是 2010年波修瓦的白色聖誕《胡桃鉗》會比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