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福爾摩沙三族記》:不同民族與語言、相異勢力和團體、多樣理念及文化,衝盪在一塊土地。



作者:陳耀昌
出版日期:民國101年01月01日
出版社:遠流

荷蘭在台三十八載,是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有效統治的政權,引入行政機構、學校、教會、司法制度等等項目,除此之外亦開發商業,使台灣成為十七世紀轉口貿易的重鎮,不過這段歷史,卻往往只是被一筆帶過,許多人並不知道荷蘭人雖然離開了,在台灣仍留有他們的後裔;其影響雖然消退,但未斷絕。


作者便是荷蘭後裔之一,因發現自己祖先居然有荷蘭血統,於是投入寫作,完成了這本《福爾摩沙三族記》。


故事起於荷蘭據有台灣的第二十三年,終於荷蘭離台,主角是荷蘭牧師亨布魯克的二女兒:瑪利婭,透過她在福爾摩沙的生活,敘說當時在福爾摩沙的荷蘭人、西拉雅人跟漢人之間的關係,此外因那時台灣也躍起於東亞貿易舞台上,所以當時東亞海上王者--鄭氏集團的描寫也沒少。


作者下了很深的功夫去研究三百年前的這段歷史,因此不管是荷蘭人的政治對立、荷蘭學校的生活西拉雅人的祭祀信仰乃至於大員街市無不鉅細靡遺地出現,翔實的令人不敢置信。我們完全可以隨著瑪利婭的眼光,參與著這一切,感受那時代的豐富多采。


這裡不得不提鄭氏海商集團的威風,亦商亦軍,掌控東亞海上商業往來,各國船隊都得向其繳稅,連荷蘭人都不敢攖其鋒,也知道為了生意往來,鄭氏集團的人嫻熟多國語言,有的甚至信仰天主教,還取了外國名字。


而談到語言,書中隨手都可見到對語言的注重,比方說西拉雅人的烏瑪會說牽手,而非夫妻。還有生理人 ( 生意人 ),有趣的是檨仔 ( 芒果 ),雖然是荷人引入,歐洲人叫芒果,但是漢人卻是跟原住民叫檨仔。


節奏上,由於是從這些日常生活勾勒出輪廓及變化,免不了一些瑣碎事,不過安穩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這點持續到鄭成功攻台,風雲丕變,在這段之後,隨著世局紛亂,步調逐漸變快。而當鄭氏攻台,驚心動魄的不是戰爭場面,而是福爾摩沙的人心向背還有荷人逃難的倉皇無度,莫說主角因此心死,我看了也是冷汗直流。


當鄭成功登台掌控大局後,瑪利婭的目光從福爾摩沙人移轉到他身上,藉由往來,從旁觀察這位常以英雄形象出現在我們印象的人物,發現他是充滿矛盾的一個人:對部下易怒而殘暴,不時興戮,但對荷蘭俘虜倒還以禮相待;他接受中國教育短短時間,漢語和書法就毫無窒礙,書生出身,武術卻也頗為高強;他有一半日本血統,家人兄弟大都降清,他卻執起復明大旗。


作者透過別人對他的觀感,敘說著這位傳統英雄隱晦不為人知的一面,弭清了夢幻縹緲的完人虛像,還原一位人物的血肉之軀。最後鄭成功的結局,雖然驚愕但覺得並非太天馬行空,必是因前面對其個性的描寫傑出之故。


最後瑪利婭的結局,充滿悠悠的時代感,並不是人去改變土地,而是土地改變了人。而荷蘭統治的結束,代之以明鄭,對於西拉雅人來說,雖然重拾原本的生活方式,但改變才剛要開始。


最後作者因為是個醫師,後記中有一篇是從各種史料記述中分析鄭成功的死因,結論是並不單純,這段分析相當精彩,給正文鄭成功的結局給予堅強的背景支持。此外後記還探討了三太子信仰跟鄭成功之間的關係,同樣的也是為本文所提到還有就是媽祖的地位演變跟政治脫離不了關係。


我們對在地的歷史與語言實在了解太少了,不知那時的福爾摩沙已然站上國際舞台,是海盜、殖民者、偷渡客的冒險家樂園;不知我們仍受荷蘭的影響 ( 面積單位:甲跟分、作物:蓮霧、番仔椒[辣椒]、荷蘭豆[豌豆] );不知消逝原住民的語言我們仍在說 ( 牽手跟檨仔 )。


古老的台灣前輩縱橫四海,保持開放的心胸,學習異國語言,現在的台灣,民族跟語言更為多元,更值得慶幸的是價值觀更加豐富,而且許多傳統依舊留存,只是我們通常不知道起源了。


最後很羨慕台南能有這麼多古蹟,連作者的母校:永福國小,其前身就是台灣府時代清朝治台最高行政機關「台廈道巡道署」。書中許多人物的宅邸場所,至今猶存,作者也用心地標出現在的名稱,下次探訪這個迷人古都時,可以帶著本書來場追古尋思之旅,讓台南好吃更好玩。

2 則留言:

  1. 野人先生/小姐:
    我是本書作者陳耀昌,謝謝你對拙作的美言。
    從你的文章評論對象,小說、電影、芭蕾,可以想見你是唯美、浪漫、廣博而謙虛的人士。
    能擁有像你這樣的讀者,榮幸之至!再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到您的留言,非常驚訝又很開心。
      文章能有回音,已是值得慶幸,況且又得到您的讚美,更是不敢當。
      而且真要謝,應該是我謝謝您,因為這本小說,帶給我一段愉悅閱讀時光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