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只在海平面之上。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

導演:朗.霍華 ( Ron Howard )
編劇:查爾斯. ( Charles Leavitt ) 
配樂: 洛克.巴紐斯 ( Roque Baños )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 Chris Hemsworth ) 飾歐文.契斯 ( Owen Chase )
班傑明.沃克 ( Benjamin Walker ) 飾喬治.派拉德 ( George Pollard, Jr. )
席尼安.墨菲 ( Cillian Murphy ) 飾馬修.喬伊 ( Matthew Joy )
湯姆.荷蘭德 ( Tom Holland ) 飾湯瑪斯.尼可森 ( Thomas Nickerson )

上映時間:2015年12月日 ( 台灣 )

與「水」有關的電影,素以難拍著稱,但如果好的話,就會成為經典,譬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又如《怒海爭鋒:極地征伐》(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不好的話,就會成為災難,像是《水世界》( Waterworld )。

那《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呢?應該是位於兩者之間。

故事從《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為了探究埃塞克斯號捕鯨船所經歷的事情而找上倖存者尼可森開始。


出身低微卻技術優秀的歐文.契斯與出身名族的船長喬治.派拉德船長之間關於領導統御的對立,正是前段危險與張力來源,埃塞克斯號遭受暴風雨考驗時是劇情第一次高潮,天災與人禍,但是在暴風雨後,這對峙也就因有獵取鯨油的壓力與目標,所以就嘎然而止。
說到鯨油,捕鯨則是電影的第二次高潮,捕鯨人乘著小艇,拿著捕鯨叉,狩獵鯨魚不僅非常亢奮,而對於捕鯨的細節描寫更是讓人讚賞,包括鯨魚潛水扯動繩索時,朝繩柱灑水避免發熱起火、因為繩索長度不夠,兩艘小艇靠近加繩索與準備砍掉繩索、鯨魚臨死前出現水手稱之為「紅玫瑰」或「開紅花」的現象、水手忙著割裂鯨魚的脂肪以燉煮出鯨油,乃至於進入鯨魚取鯨臘等等。

雖然捕鯨的畫面使人為之一振,但是接下來與那頭巨大的白抹香鯨的搏鬥就略嫌不足了,雖然巨獸的震撼力還是有,但畢竟太過龐大,即使是捕鯨船都不是跟牠同量級的敵手,在幾乎是一面倒的攻擊下,埃塞克斯號一轉眼就檣櫓灰飛煙滅。

然後進入電影真正要談的重點,也就是海難。

水手在埃塞克斯號沉沒後,漂流九十天的行程就沒有像前頭有暴風雨與捕鯨等的高潮,有的只是無盡煎熬,即使碰到丟昔島、丟昔島前白鯨又出來攻擊、乃至最後白鯨現身,都是如此。

而尼可森多年來避而不談的殘酷真相,也就是為活下去,而被迫吃人肉的慘痛經歷,不過電影對其的處理算是平鋪直敘,隱晦帶過,殘酷的部分,只由老年的尼可森幽幽道來。

真正要說《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的弱點,可能是角色的心理描寫與人物關係鋪陳不足,如席尼安.墨菲飾演的二副,契斯的好友,但這角色卻沒有什麼太多發揮的餘地,以至於最後與契斯永別時,沒什麼太大感動,甚為可惜。

還有瞧不起契斯,拿槍對著他的船長表弟,是位說出為什麼要把水給快死的人,但到最後竟然願意替波拉德而死,這點也缺乏足夠鋪陳。

甚至契斯與波拉德在丟昔島上的和解以及契斯放棄追殺白鯨,如果前面能多一點互動,而不是突然拋出,給人感覺應該可以更好。
整體《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算是好看,在捕鯨等地方有其吸引人的部分,但角色與劇情沒能更深入些鋪陳與探索,所以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也許就是:「船過水無痕。」
題外話,如果對捕鯨的主題有興趣,時報出版公司有一本《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的生命之歌》的小書,從鯨魚的傳說、捕鯨的歷史、捕鯨船上的生活以及捕鯨的過程,都有詳實的描寫,並充滿了捕鯨船的照片與插圖,很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書的開頭幾頁,列的正是電影主角歐文.契斯以及波拉德船長在埃塞克斯號遇上的事情,不過這本書已絕版,只能從圖書館借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