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 Steven Spielberg )
編劇:麥特.查曼 ( Matt Charman )、伊森.柯恩 ( Ethan Coen ) 與喬爾.柯恩 ( Joel Coen )
配樂:湯瑪斯.紐曼 ( Thomas Newman )
演員:
湯姆.漢克斯 ( Tom Hanks ) 飾演詹姆士.唐納文 ( James B. Donovan )
馬克.勞倫斯 ( Mark Rylance ) 飾演魯道夫.阿貝爾 ( Rudolf Abel )
上映日:2015年10月16日 ( 台灣 )
要用《間諜橋》風格來形容《間諜橋》的話,那就是平實、紮實與踏實,既然一連用三個實字,《間諜橋》就不屬緊湊萬分的娛樂大片,而是平鋪直敘但饒有意趣的作品。
電影對兩個主角描寫可謂回歸人的本質,像是名動一時的間諜阿貝爾,在《間諜橋》,看起來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大叔,唯一的嗜好是畫畫,不過隱藏這面具底下,實際是強韌不屈的意志,比方說電影裡唯一展現他身為間諜的過人之處,便是調查局登上門來翻箱倒櫃時,依然處變不驚,藉由稀鬆平常的要求,輕描淡寫地抹除微縮紙片的訊息,還有三度回答唐納文的:「這有幫助嗎?」( Would that help? )
而唐納文,更是一介民人,本業是主攻保險的律師,接下這辯護的任務只是因為被指派,但他始終認為阿貝爾應該受到公平公正公開的審判,不應該因為他是間諜就剝除憲法所保障的權利,不因國別而有異、不因所為而有別,而這正是美利堅立國精神所在。
兩個人在某種角度上,都一樣孤獨且一樣忠於自己的職業,一個面對敵人恐嚇與利誘,盡忠不叛;一個面對大眾質疑與壓力,盡責不懈。
當然唐納文也不是只打高空的理想主義者,在請求法官留阿貝爾性命時,便依照利益原則出發來說服,顯現談判的技巧有多高明,畢竟懷抱著純潔的信念的人是如此稀有。
唐納文堅持憲法普適性的原則,極力為阿貝爾奔走,這等關係讓他成為換俘談判的最佳人選,因為民人身分,也因其理念與行動。
於是一個美國律師,隻身在冷戰前線東柏林,跟兩個極權國家,蘇聯與東德斡旋。任務已經夠棘手,而且又多了東德想拿美國大學生換阿貝爾,藉由國家與國家對談,證明自己的主權。
談判時,影響對手的事雙方都沒少幹,蘇聯找來演員演戲,東德則是使出拖字訣,當然唐納文幹的最漂亮,利用蘇德之間的矛盾,以及公務員最害怕的擔負責任的話語,一舉扭轉情勢。
不過這些都比不上唐納文與阿貝爾之間,原本只是律師與被告的關係,但是最後,這兩個孤獨但卻屹立不搖的人,竟有朋友一樣的感覺。
阿貝爾在橋上那句「我可以等。」講得雖然雲淡風輕,但卻是這位始終讓人摸不透心思的間諜,第一次展露內心的情緒。
說到朋友,也只有朋友會懷抱,就像鮑爾斯那樣,而政府皆無情,阿貝爾被安排坐上後座如是,中情局的官員冷淡待鮑爾斯亦然,不過至少鮑爾斯還有個朋友來迎接,而阿貝爾在祖國那,一個也沒有。
所以看似美好,其實還是惆悵。
總的來說,《間諜橋》取材於真實事件,本身即為嚴肅取向,所以不用高度渲染的方式說故事,而是力求刻劃角色,加上兩位主角湯姆.漢克斯與馬克.勞倫斯的優秀演出,以及節奏掌握得宜,確實是一部本色的好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