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芭蕾影碟收藏簡評:《吉賽兒》-東京芭蕾舞團 ( The Tokyo Ballet )

舞團:東京芭蕾舞團 ( The Tokyo Ballet )
編舞:李奧納德.拉夫羅夫斯基 ( Leonid Lavrovsky ) 依尚.柯拉里 ( Jean Coralli ) 與朱利斯.培羅 ( Jules Perrot ) 而編
作曲:阿道夫.夏爾.亞當 ( Adolphe Charles Adam )
指揮:亞歷山大.索特尼科夫 ( Alexander Sothikov )
樂團:東京城市交響樂團 ( Tokyo City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舞者:
黛安娜.薇煦諾娃 ( Diana Vishneva ) 飾演吉賽兒 ( Giselle )
弗拉基米爾.馬拉科夫 ( Vladimir Malakhov ) 飾演阿布萊希特伯爵 ( Count Albrecht )
井脇信江飾演米爾莎 ( Myrtha )
木村和夫飾演赫瑞萊恩 ( Hilarion )
錄影地點 / 年分:2004
購買地點:日本亞馬遜

在籃球世界裡,慣常出現絕妙的雙人組,以 NBA為例,八零年代有湖人的魔術強森與賈霸、塞爾特人的柏德與麥克海爾;九零年代有公牛的喬丹與皮朋、爵士的馬龍與史塔克頓,個個都是荼毒蒼生的組合。

芭蕾世界也似乎如此,只是這兩個人並不在同一團,介紹這個兩人組的豐功偉業,這次退休的人先講。
弗拉基米爾.馬拉科夫,烏克蘭人,從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團 ( Moscow Classical Ballet ) 最年輕的首席舞者,然後往西一路發展,先後成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芭蕾舞團 ( Vienna State Opera Ballet ) 與美國芭蕾舞團 (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 首席,在 2004年橫空出世,接掌柏林國家芭蕾舞團 ( Staatsballett Berlin ) ,多年秣兵厲馬,將其調教成中歐第一芭蕾強權。

當時團中戰將如雲,如烏克蘭出身的伊安娜.薩蓮可 ( Iana Salenko )、來自墨西哥的艾莉莎.卡雷歐.卡布瑞拉 ( Elisa Carrillo Cabrera ) 、甚至遠東日本的中村祥子,皆是馬氏搜羅而來,然而他最大成就可能是發掘寶琳娜.賽米諾娃 ( Polina Semionova ) 這位不世出的恆星級人物。



黛安娜.薇煦諾娃,瓦加諾娃芭蕾學校史上最高分畢業生,身處名動舞林中的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並列名為首席舞者,可見戰力之高,從聖彼得堡到紐約都是她的攻擊範圍,方式從古典延伸至現代,皆取觀眾之心如反掌,和馬拉科夫一樣縱橫江湖數十載,獲獎無數,事業版圖愈發擴大,從索契冬奧閉幕式演出到芭蕾節目評審,乃至於時尚界的廣告,皆可看到她,可謂名滿天下。

這兩位都可用偉大兩字形容,不過他們不僅是舞蹈造詣巔峰造極,還都是演技派當然代表。

馬拉科夫 2013年曾率柏林國家芭蕾舞團空降台灣時,台下以幽默風趣征服眾人,而在這張《吉賽兒》的台上表現亦以表情豐富擄掠觀眾之心。


他的伯爵,一開始是有點輕浮模樣,從不聽侍從勸告到調戲少女,不過旋即展露擔心曝光等等不同的一面,尤其是為了吉賽兒的病而驚慌失措,簡單形容,大概是從無所顧忌的公子哥兒變成備極貼心的貴族紳士


不過馬拉科夫雖情緒多變,舞蹈風格倒是節制的、不浮誇的而且自然流露的。

















至於薇煦諾娃則是一雙靈動大眼佔有先天優勢,要欣喜、要失望,都覺得明亮銳利,而對於少女羞澀與活潑的兩方面掌握得很好,前者如垂首以對,後者則需多花點篇幅形容。

首先是彈性令人嘖嘖稱奇,她的跳躍,明明不怎費力,但忽地就到了一個極高高度,另外在第一幕重頭戲之一的單足連跳,還加入手勢與遙望情人等變化,明明已經是難度極高的舞蹈,但是做來還是這麼游刃有餘。之後的旋轉更如刀刃,銳利俐落。

薇煦諾娃勝之在活,活是活躍、活潑與神氣活現。

馬拉科夫與薇煦諾娃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大概是像微量的鈉丟到水裡,先是發火、有煙接著小小的爆炸,光看兩人就絕對是上等享受。

至於群舞部分,東京芭蕾舞團的服飾艷麗多彩,表現也規規矩矩,不過雖然規矩而少一點躍動的感覺

而到了後面發狂的重頭戲,薇煦諾娃則一反前面活潑模樣,跟其他舞者相較,除了痛心,她特別有種冰冷的絕望感,而非僅是楚楚可憐狀,而連著前面來說,她的表演就跟舞蹈一樣,是銳利的刀鋒。
第二幕,東京芭蕾舞團的薇麗群舞場面,同樣的像第一幕群舞,規矩,然後憂愁而緩慢,重要角色米爾莎,則比較缺乏宰制全場的威嚴與魅力,燈色也有些暗。
前面說到,薇煦諾娃的跳躍,必得引圖以證明,且看她飛躍高度之高,彷彿她使魔法,讓地心引力暫時失效。
雖然跳躍厲害,其實薇煦諾娃的吉賽兒跳來特別有一股冰冷而死亡的氣息,程度更甚米爾莎,彷彿剛從幽冥中穿梭而來,是真正的鬼魂。
馬拉科夫則是悲痛得無以復加,從到墳上獻花致哀始,直到後來吉賽兒拿花給他,都可以感受到激烈的情緒,還有兩人別離時不知是夢是真之恍惚神情與最後一幕淚崩之狀,讓人覺得的確是一位款款深情的男子,只是一時鑄成大錯。

而除了自己表現震撼之外,馬拉科夫在雙人舞中也能極好地襯托與搭配薇煦諾娃,前者是用情緒、後者則是默契,可以說馬拉科夫與薇煦諾娃組合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對。

另外這一版《吉賽兒》有個好處是有兩位主角的幕後採訪,長約二十分鐘,講述對《吉賽兒》的演出看法,雖然僅配置日文字幕,不過馬拉科夫是講英文,所以日文不行的人還可以聽懂他的話,但薇煦諾娃是講俄文,這就只能依賴漢字解意

基於馬拉科夫和薇煦諾娃歷史性搭配的效果,這張《吉賽兒》當然是非有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