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姬》( La Bayadère )
維多利亞.帕特 ( Veronika Part ) 飾演妮姬雅 ( Nikiya )
徐熙 ( Hee Seo ) 飾演加姆莎蒂公主 ( Gamzatti )
馬賽諾.戈梅斯 ( Marcelo Gomes ) 飾演索洛爾 ( Solor )
羅迪.多佛 ( Roddy Doble ) 飾演神廟祭司 ( The high Brahmin )
克雷格.薩斯汀 ( Craig Salstein ) 飾演銅佛 ( The Bronze Idol )
七月十二日的開幕之夜,原定演出的維多利亞.帕特 ( Veronika Part ) 因傷臨時退出,幸而在七月十四日的《舞姬》( La Bayadère ) 仍能看到她演出,而在這場《舞姬》中還有甫晉升為首席舞者的南韓舞者徐熙。
《舞姬》故事主軸是愛、背叛與妒恨等黑色元素,跟《天鵝湖》還是《胡桃鉗》那種浪漫式的童話很不一樣,不過實際觀賞起來,還是富有古典芭蕾的優美氣息,就像故事背景雖然是在印度,也摻和了印度元素,但其實骨子裡仍是芭蕾舞一樣。
維多利亞.帕特演出的妮姬雅,舉手投足間皆有一股成熟精練的魅力,尤其是手臂的運用,整齣舞劇中無人出乎其右。即使和加姆莎蒂反目結仇,依然不失優雅,演繹非常成功;而徐熙的加姆莎蒂公主,一開始有著少女的青春活力,然後為愛成妒,散發的狠勁判若兩人,第二景時,在索洛爾面前,又變成典雅的公主,演技跟舞技同樣出色,尤其是特別喜歡她在第三幕一開始的獨舞,悠悠然而生姿。
而在第一幕第三景,妮姬雅跟加姆莎蒂談判不成,幾乎要決生死時,兩個女人尖銳爭執的場面,突然連結起早上看《熊麻吉》時,泰德跟班奈特大幹一場的畫面,忽然覺得即使用芭蕾舞來詮釋女人打架,仍免不了美的減損。 ( 男人間拳頭互毆還是比女人的指甲拉扯暢快淋漓多了 )
不過印象最深還是第二幕最知名的場景,在索洛爾吸食鴉片後的夢境裡,二十餘位身著白色舞衣,挽著白色紗巾的舞者,以阿貝拉斯克舞姿自斜坡緩緩而下,恍惚之間,時間彷彿停滯,等到快結束時,又轉趨激烈,如同真實作夢一般。不過說實在話,看到索洛爾吸食鴉片時,腦子裡又連結起早上看《熊麻吉》時,泰德在吸大麻的樣子,然後泰德的熊樣就一直跟迴繞在腦子……
而最特殊角色則是第三幕短暫出現的銅佛,由克雷格.薩斯汀演出,雖僅驚鴻一瞥地演出一段舞蹈,但憑藉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裝扮與蓮花盛開 ( lotus blossom ) 般奇特絕妙舞姿 ( 源自印度傳統舞蹈,在濕婆神的雕像中時可見到 ),依然搏得不少掌聲。
音樂風格是熾烈跟不安,沒有特別明顯的主題,但是切合舞蹈及故事所需;佈景雖不到歐洲舞團繁麗典縟的程度,不過也足撐起印度王宮的底氣,最後神廟傾頹的一幕,也非常簡約,僅用乾冰跟簡單的燈光輔助,反正佈景這點,不是美國芭蕾舞團的強項,倒也沒太大失望。
美國芭蕾舞團的特色在於,比之於歐洲舞團,缺乏那種貴族式的氣息,因此即使在王宮的景色中,也是頗有人間味,彷彿就像在大莊園之中的宴會一般,感覺十分貼近現實,人味的展現,就是他們最美好的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