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附庸風雅、又好聲色犬馬;必然班門弄斧、無疑野人獻曝。

BloggerAds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芭蕾影碟收藏簡評:《胡桃鉗》-聖彼得堡芭蕾舞團 ( St. Petersburg Ballet Thertre )

舞團:聖彼得堡芭蕾舞團 ( St. Petersburg Ballet Thertre )
編舞:伊蓮娜.庫茲米娜 ( Elena Kuzmina )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指揮:伐丁.尼克汀 ( Vadim Nikitin )
樂團:聖彼得堡芭蕾舞團管弦樂團 ( St Petersburg Ballet Thertre Orchestra )
舞者:
伊蓮娜.歌勒妮高娃 ( Irina Kolesnikova ) 飾演瑪莎 ( Macha )
安娜.莎瑪斯特烈洛娃 ( Anna Samostrelova ) 飾演第一幕瑪莎 ( Macha / 1 act )
狄米崔.亞庫里寧 ( Dmitry Akulinin ) 飾演 Zephir王子 ( Prince Zephir )
拍攝時間 / 地點:聖彼得堡
購買地點:國家戲劇院

二戰非洲戰場,德軍非洲軍團始終被後勤補給問題所困擾,不過在名將隆美爾帶領下,戰績依然可圈可點,以此例硬附類比,大概就是這版《胡桃鉗》。

會買這版《胡桃鉗》當然是為了伊蓮娜.歌勒妮高娃這位聖彼得堡芭蕾舞團當家花旦,雖然不是在馬林斯基或者波修瓦等大團,依然展現熠熠光輝,是個人很欣賞的一流舞者。

在這一版《胡桃鉗》故事裡,總體上比較接近英國舞團常上演的彼得.萊特 ( Peter Wright ) 版,會這麼說是因為加入了男主角變成偶人的橋段,同時在舞劇一開始亦可知道鼠群有多猖狂,推著乳酪跟豆子等道具出場,不過對於第一次看的人,從這裡要連接到宴會的部分應該會顯得莫知所以然。

第一幕的聖誕宴會段落,燈光顯得冷冽,沒烘托出宴會氣氛,此外女主角瑪莎表現亦不明顯,第一幕重頭戲,由巫師帶來的人偶舞蹈,雖說舞蹈孩過得去,但戲服不太能表示其為人偶,總而言之,第一幕較缺乏溫暖喜悅感,表現手法上也較貧弱。
第二幕,由良將伊蓮娜.歌勒妮高娃接手瑪莎後,表演就好上很多,主要原因是她具有掌控全局的高竿技術,尤其她是個人心目中演技派的代表,在表情的雕琢上絕對是第一流,而舞蹈功夫也非常迷人,能顯喜悅與讓人沉醉的氣氛。
鼠群和玩具兵的戰鬥上,主要放在鼠王與玩具兵指揮兩位身上,其他角色則以舞代武,少了份激烈衝突感,多了份新奇舞風。
然而接下來的雪花之舞是為敗筆,肇因於不是野外而是城市的佈景,而且顯得簡陋,讓氣氛展現不出音樂幻夢之感,此外其編舞上也較貧乏,比較無雪花紛飛之感。
此外在此出現的瑪莎與王子,她們之間的舞蹈沒有搭配雪花群舞,而以自己的雙人舞出現,雖然迷人,但是無群舞以襯,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而顯得單薄些。
第三幕,阿拉伯舞雖是獨舞,但有妖嬌風味,茶之舞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活潑不單調,是最讓人驚喜的部分,至於蘆荻之舞造型頗糟糕而不討喜。
另一重頭戲,花之圓舞曲也還不錯, 陣仗與氣勢也頗值一觀。
最後壓軸的雙人舞,嵌進了魔法師加以輔助王子與瑪莎,但覺這作法反而有點削弱歌勒妮高娃的魅力與表現

結論是舞團總體表現平平,原因大概是在後勤的佈景跟編舞上,但主角伊蓮娜.歌勒妮高娃頗值得一看,有她在的段落,總是令人愉悅,如是她的舞迷,在聖彼得堡芭蕾舞團來台時,可以藉機會收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